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博覽 > 正文

烏蘭牧騎:紅色嫩芽一路芬芳

來源:新華網 作者:      2022-12-23

  新華網呼和浩特11月21日電(王宇天 郝芳芳)初冬時節,遼闊草原一片寂寥,坐在演出大巴車上的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長扎那,望著車窗外湛藍的天空,感慨萬千。

  65年前,前輩們坐著馬車,走向草原深處。

  65年后,隊友們坐著大巴,駛向草原深處。

  時間的流動,帶來的是新的圖景。

  2022年8月17日,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乘車前往牧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磊 攝

  不漏掉一個蒙古包,不落下一個牧民

  2006年,23歲的扎那放棄了學校音樂教師的工作,通過招考進入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這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的第一支烏蘭牧騎。

  新中國成立之初,內蒙古牧區交通不便,通訊落后,精神生活匱乏,自治區決定組織建立一支小型綜合文化工作隊,深入牧區開展文藝宣傳工作,烏蘭牧騎應運而生。

  1957年6月17日,內蒙古第一支烏蘭牧騎在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成立。第二天,9位隊員帶著兩塊幕布、三盞煤油燈、五件樂器,舉著紅旗,甩著響鞭,坐著馬車,向偏遠的牧區進發。

  這一走,就是65年。

  烏蘭牧騎的蒙古語原意是“紅色的嫩芽”,后來這支隊伍被引申為“紅色文藝輕騎兵”?!安宦┑粢粋€蒙古包,不落下一個牧民”,是烏蘭牧騎創立之初的口號。

  彼時21歲的荷花,是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建隊時的9位隊員之一。她記得,從成立之初的6月到10月,9名隊員一直深入牧區演出。隊員們有時趕著馬車,有時騎馬騎駱駝去演出,羊圈、蒙古包、草地都是演出的舞臺。有時候在路上碰到一個牧民,都會表演兩個節目再走。

  第一支烏蘭牧騎隊駕著馬車,前往牧區演出。(照片由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提供)

  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臺。一望無際的草原上,只要遠遠地望見高舉紅旗的一隊人馬,就知道烏蘭牧騎隊員們來了。這種文藝形式,受到了廣大牧民的喜愛和歡迎。

  廣袤的大草原上,一支支烏蘭牧騎成立,一面面紅旗飄起,成為全國文藝戰線的一面旗幟。

  當扎那考入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時,下鄉演出的交通工具已經是汽車,但“天為幕布、地為舞臺”的演出形式未曾改變。進隊后,他常常被火熱的情懷感動著。

  隊里的老隊員講,一次演出后,隊長帶著幾名隊員又去一個蒙古包里,為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人演出,悠揚的歌聲在寂靜的草原深處響起。在旁邊傾聽的扎那,內心深深地被觸動。

  那一刻,他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烏蘭牧騎。

  2022年8月8日,烏蘭牧騎隊員們在第九屆內蒙古自治區烏蘭牧騎藝術節開幕式上進行文藝表演。新華網發(丁根厚 攝)

  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

  “我們扎根草原,以文藝啟蒙草原兒女;我們一心一意,努力使牧區煥然一新;我們是文藝輕騎兵,我們是人民的烏蘭牧騎……”

  65年前,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創作的《烏蘭牧騎之歌》,至今還在傳唱。

  “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是烏蘭牧騎的創作定位。將黨和國家的政策、精神傳達給群眾,為他們加油鼓勁,是烏蘭牧騎孜孜不倦的追求。

  打草舞、接羔舞、騎馬舞、擠奶舞、豐收舞、剪羊毛舞以及地方特色濃郁的小品小戲,都是長期深入農牧區的烏蘭牧騎隊員,根據農牧民們日常生產勞作的場景創作而成。這些作品貼近生活,帶著“露珠”和“泥土味”,非常受農牧民的歡迎。

  在興安盟科右中旗烏蘭牧騎排練場內,隊員們正在表演著新節目《老哥倆》。這個節目是按照內蒙古“兩個打造”要求精心編排的文藝作品,展現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守望相助的生動圖景。今年8月,在第九屆內蒙古自治區烏蘭牧騎藝術節文藝匯演中,《老哥倆》榮獲創作二等獎。

  2022年8月8日,烏蘭牧騎隊員們在第九屆內蒙古自治區烏蘭牧騎藝術節開幕式上進行文藝表演。新華網 發(丁根厚攝)

  扎根人民,扎根基層,扎根生活。內蒙古烏蘭牧騎找到了文藝創作的源泉,不斷提升藝術作品的思想內涵和表現手法。

  腳步不停,傳統不丟,創新不止。內蒙古烏蘭牧騎的創造力和作品形態與時俱進。

  他們既能在白云之下現場演出,也能在云端之上連麥直播,還能在創作中及時吸收新的文化元素和表現形式,讓長盛不衰的烏蘭牧騎,持續迸發出新的活力。

  近年來,內蒙古在烏蘭牧騎中持續開展“學·創·演”提升活動,各支烏蘭牧騎結合當地實際,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緊緊圍繞重大主題,創作了一批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

  錫林郭勒烏蘭牧騎民族歌舞劇《我的烏蘭牧騎》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重點扶持劇目;鄂爾多斯市烏蘭牧騎舞蹈《黑緞子坎肩》獲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金獎;內蒙古自治區直屬烏蘭牧騎情景歌舞劇《草原上的烏蘭牧騎》獲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金獎;興安盟烏蘭牧騎烏力格爾《草原之子》、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烏蘭牧騎原生態音樂會《牧民歌唱共產黨》入選全國“百年百部”優秀小型作品名單等。

  一部又一部精品的誕生,讓烏蘭牧騎文藝創作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不斷延伸著藝術作品的生命力。

  2022年8月17日,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們手提行李準備出發前往牧區。新華社記者 劉磊 攝

  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時間回撥到2017年10月。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的16名隊員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烏蘭牧騎60年來的發展情況,表達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作貢獻的決心。

  2017年1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們的回信中指出:“大力弘揚烏蘭牧騎的優良傳統,扎根生活沃土,服務牧民群眾,推動文藝創新,努力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font>

  總書記的回信,讓內蒙古各支烏蘭牧騎的隊員們感到無比自豪、充滿力量。

  扎那介紹,5年來,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共演出500多場,創作各類文藝節目60余個,開展宣講活動近百場。

  “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臺,群眾需要什么,我們就演什么,烏蘭牧騎的隊員不僅是演員,也是宣講員?!卑蛷┠谞柺袨趵睾笃鞛跆m牧騎副隊長楊康說。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區現有75支烏蘭牧騎、3590名隊員,每年演出達8000場以上,每支烏蘭牧騎每年下鄉演出至少100場,全區烏蘭牧騎每年新創作品達300多部。

  目前,內蒙古各支烏蘭牧騎正在集中開展“傳遞黨的聲音和關懷”主題活動,涵蓋多項內容。其中,在“送歡樂、送文明”基層服務活動中,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組成近300支烏蘭牧騎服務小分隊深入農牧區、偏遠地區、公共文化服務薄弱地區,開展文藝演出、文化輔導和電影放映等活動,傳遞黨的聲音和關懷,送歡樂、送文明。

  2022年11月19日,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在基層演出。新華網 發(孫布爾 攝)

  從65年前的一支隊伍、9個人,到現在的75支隊伍、3590人,一路走來,烏蘭牧騎初心未變。

  廣袤草原上,他們猶如歡快的百靈鳥,為群眾唱響一曲曲動人牧歌;遼闊大地上,他們又像絢爛的花朵,始終綻放著奪目光彩。

  阿拉善左旗烏蘭牧騎副隊長莫仁說,要牢記總書記給烏蘭牧騎隊員回信的囑托,提升“學·創·演”質量,扎根生活沃土、服務牧民群眾,讓烏蘭牧騎旗幟在新時代更加熠熠生輝。

  11月19日上午,扎那帶著11人的小分隊,趕到蘇尼特右旗朱日和鎮新民社區洪浩爾敖包村演出。

  這個冬季,他和隊友們將一如往年,迎風雪、冒嚴寒,讓寫有“烏蘭牧騎”的紅旗,在草原上高高飄起。

 

【責任編輯:自然】

掃一掃關注北疆風韻微信公眾號

微信
99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视,少妇被爽到高潮动态图,强壮的公么把我弄得好爽,黑人巨茎大战俄罗斯白人美女